我縣將鄉村旅游打造成鄉村振興“新引擎”
發布日期:2021-07-12 瀏覽次數:16674
【口導】近年來,我縣圍繞“鄉村旅游”多措并舉,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、提升鄉村旅游品質、培育特色鄉村旅游品牌,充分發掘紅色文化、古村落等鄉村旅游資源,為鄉村振興打造“新引擎”。
【隱播】盛夏時節,走進社逕鄉老屋村,大片大片的荷花在池中盛開,以及連片的向日葵盛情綻放。荷花、向日葵相映生輝,在微風中搖曳身姿,在陽光的映射下璀璨奪目,形成了一道亮麗迷人的風景線,吸引了眾多游客紛至沓來。賞花游玩、拍照留念,游客盡情享受花海美景帶來的樂趣。
【采訪】游客 繆鐵銘:因為天天在縣城,走到這里來的話,感覺到處可以看到綠色的,有花啊,看起來心情很舒服的感覺。如果能提前一個星期過來或更早來看的話,效果會更好的,建議大家可以往全南的鄉村走走。
【采訪】游客 梁萍:我覺得蠻好的呀,平時都上班呀,在家里面呀干活啊,都沒有時間出來玩,這里又不太遠嘛,就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,就給我們生活增加一點色彩。
【隱播】老屋村有著光榮的紅色歷史,1929年,在這里誕生了全南縣第一個黨小組。我縣將全縣黨員干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設置在這里,既為黨員干部革命教育提供了好的場所,又為老屋村增加了人氣。在此基礎上,老屋村以紅色文化為切入點,發展了鄉村采摘游等休閑項目,不斷完善旅游服務內容,打造紅色之旅。
【采訪】社逕鄉老屋村黨支部書記 曾祥榮:在鄉村振興發展產業的指引下,(我們村)一個是冬種油菜,夏種向日葵、荷花,還有那個百香果。每到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,節假日時候,游客很多來這里,特別是一些網紅來這里打卡,還有我們的廣大黨員干部來到我們大曾屋進行重溫革命歷史足跡。(這)即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,也為老百姓增加了收入。
【隱播】圍繞建設成為大灣區生態康養旅游“后花園”,我縣著力實施全域旅游“珍珠鏈”戰略,打造了4個核心景區和11個鄉村旅游點。鄉村旅游點遍及全縣各鄉鎮,田園觀光游、生活體驗游、鄉村采摘游等成為了旅游熱點。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,激發了農民發展旅游致富的積極性,開設農家樂、農家旅館,帶動了就業,增加了收入。龍源壩鎮雅溪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,成為了國家級4A鄉村旅游點,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陸續返回村莊,辦餐飲、茶吧、手工作坊等,端上旅游“金飯碗”的村民日子過得美滋滋。
【采訪】龍源壩鎮雅溪村村民 陳昌來:政府開發了旅游業以后,我們村的變化很大,以前環境的話,非常亂,現在政府開發旅游業以后,環境變得更優美了,還有在家門口的話,游客也多了,看得到很多游客過來我們這邊游玩,在家里也可以有個事情做,游客多了,有生意做了,比如說餐飲啊,小吃啊,這些都可以在家門口做起來了,去年收入的話有十多萬。
【隱播】推進鄉村振興,產業發展是重點。我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,扎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建成了“小橋流水”、馬古塘、黃埠、鎮仔、樓溪、正河等近1000個產業興旺之美、自然生態之美、文明淳樸之美、共建共享之美、和諧有序之美的“五美村莊”。據統計,2020年,我縣全年接待游客、旅游收入分別突破400萬人次和30億元,鄉村旅游逐漸成為全縣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柱。